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春秋时期称曲梁,汉属广平国、广平郡,南北朝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)年,广平郡治迁于曲梁城,隋朝称广年、永年城,唐朝又称洺州,元朝为广平路治,明、清为广平府治。广府城墙元代以前为土城,现存的城墙为明代城墙、有东、西瓷城、四城门、角楼、城楼等建筑,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城墙的建筑艺术。城内街道至今保持了明代街道的尺度和走向,不少清代民居保存完好。自西汉建县时,城就为县治驻所。此后,或郡、或州、或县,其治所均于此,成为当时的冀南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,窦建德建都于该城,国号夏。明朝陆泰《记略》载:“广郡北通燕涿,南达郑卫,东连齐鲁,西接秦晋,史称漳河间一大都会。”清《永年县志》载:“旧城城墙士筑,周长6里240步。元时扩为9里13步,方形,高3丈5尺,广2丈5尺。四门,东曰阳和,西曰保和,南曰阳北曰贞元。明成化年间重修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增高城垣,甃以砖石,上建城楼座、角楼4座、铺舍26座,内置用道29条,缭以门垣。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知府崔大德为防水患和战事,增修4个瓮城。崇祯十二年(1639年),改旧垛1752处为876处,增铺舍57座,增高垛墙3尺,各瓮城外加设重门楼橹。清康熙七年(1668年),城为水浸,倾圮数处,后历有修葺。同治七年(1868年),又增建垛口并建东、西、北关关阁。”城内街道为四大街、八小街、七十二小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