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建德
       窦建德(573-621年),贝州漳南(今河北清河)人,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。 窦建德家世代务农,自言为汉景帝太后之父安成侯窦充的后裔。窦建德年轻时豪侠义气,胆识超人,曾做过里长,乡里人都爱归附于他。 隋大业七年(611年),隋炀帝杨广征兵攻打高丽,窦建德应召人伍。本郡选勇敢优异者当头目,窦建德因勇敢被选为二百人长。然而因隋炀帝连年攻打高丽,又加上山东大饥,百姓困苦潦倒,而官府又不安抚救济,于是窦建德动员纠合了几百人,由孙安祖率领着到高鸡泊(今山东恩县西北)举兵抗隋,孙安祖自称将军,号“摸羊公”。河北、山东一带的农民纷纷响应。后孙安祖被张金称杀害,其部数千人尽归窦建德。从此,势力渐盛,壮大到万人,往来于高鸡泊中,高士达和窦建德共同成为了高鸡泊起义军的首领。大业十二年(616年)十二月,隋朝琢郡(今河北琢县)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。高士达认为自己智略不及窦建德,便以窦建德为军司马,让其指挥作战。窦建德英勇善战,大破郭绚军,窦建德所率义军兵威大振。郭绚兵败后,隋炀帝又派太仆卿杨义臣率兵万余前来围剿起义军。杨义臣在镇压了张金称的起义军后,马上进攻高鸡泊。窦建德向高士达提出意见,然高士达没能采纳,由于轻敌。高士达便被杨义臣打得惨败,高士达也惨死在沙场。杨义臣见高士达已死,并没有将窦建德放在心上,领兵而回。窦建德遂得以回到平原,收编余部,抚循士众,多数人表示愿意跟随窦建德,同时窦建德在此又得3000余兵,实力有所增强。窦建德为高士达发丧后,接着又招集散卒,得数千人,军威得以重振,窦建德开始自称将军。不久,窦建德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正月,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(今河北献县)筑坛,自立为长乐王,年号丁丑,开始设置百官,分治郡县,逐渐有了立国规模。武德元年(618年),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,宇由江都北上,于魏郡(今河北大名西南)称帝。七月,窦建德定都乐寿,自称夏王,国号夏。 但到后来,窦建德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,听信谗言,杀死了良将王伏宝。公元621年,窦建德不听谋事的主张,起兵10万,去洛阳援救王世充,接连打了几个胜仗,窦建德更加骄纵。唐将李世民利用他轻敌的弱点,占据虎牢(今河南荥阳西北)城,挡住了窦建德的去路。谋事再三劝窦建德放弃南进的策略,向西进入上党地区,但窦建德不肯听从,命人将谋事架出帐营。李世民又将起义军引人埋伏圈内,追杀三十里。窦建德在战乱中被长枪刺中,逃到牛口谷被唐军所擒。 621年8月,李世民将窦建德杀害于长安,时年49岁。东距临洺关七里的方头固村,有大冢一座,是县境内封土最高的汉代墓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传说窦建德曾在家上做点将台。后人称为夏王台。清代永年诗人姚遂有咏“夏王台”诗:
禅林春乍暖,闲步上高台。
柳嫩莺声细,苔鲜人径开。
不须沽酒醉,帷许抱琴来。